台灣花蓮2018/02/06 地震災害中,鋼筋樑柱是活生生的機會學習,對我們的組織營運有何啟示?

1、箍筋的功能:許多人以為綑綁主筋的箍筋,只是為了施工過程中的需要,暫時穩立主筋而已。事實上,箍筋的功能不只協助主筋直立,箍筋的間距、彎鉤角度、彎鉤長度、箍筋粗細等,更是攸關建築物的耐震能力。為何箍筋施工細節這麼重要性呢?我們可用以下的橡木桶實驗作說明。
2、橡木桶內皆放滿砂石,以同樣的榔頭、同樣的力道鎚打,哪一個橡木桶比較容易迸裂?
3、左邊的橡木桶,外箍鐵絲間距短,鐵絲末端纏繞緊密,故能耐鎚打;右邊的橡木桶,外箍鐵絲間距長,而且鐵絲末端纏繞鬆散,鎚打後,鐵絲鬆脫,木桶迸裂,砂石外漏。




核心混凝土的圍束效果越好,但理論上箍筋的 間距越小,對實務上,過度密集的箍筋會妨礙混凝土澆注時的流動性,反而不切實際。
7、早期建築法規較寬鬆,1999/09/21集集地震時,許多老舊校舍因柱子的箍筋間距過大(30公分–35公分)、箍筋90度彎鉤容易脫鉤、未綁紮繫筋、柱中水管過粗等因素,而不耐震。

